![]() |
![]() |
第 1 楼 |
帖子: 1
精华: 0
现金: 0 星币
资产: 0 星币
注册日期: Jun 2003
![]() |
![]() 请问天体之间的距离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
![]() |
第 2 楼 | ||
是哦是哦!我也想知道哦!Q哥~~~~~~~~~~~~~~你到哪里去啦?
|
![]() |
第 3 楼 | ||
是否用三角测量法?
|
![]() |
第 4 楼 | ||
帖子: 24
精华: 0
现金: 0 星币
资产: 0 星币
来自: 苏州
注册日期: Apr 2003
![]() |
比较近的恒星是用的三角测量法,就是在地球公转轨道的两端分别测量恒星的视位置,求得视差,然后在用三角计算法得出距离。但太远的恒星就不行了,要借助光谱学来算红移得出距离了。
|
![]() |
第 5 楼 |
哇!!????
|
![]() |
第 6 楼 |
帖子: 24
精华: 0
现金: 0 星币
资产: 0 星币
来自: 苏州
注册日期: Apr 2003
![]() |
更详细的说明:
恒星距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如何准确测量呢?这是18世纪天文学界急需解决的问题,吸引了世界上许多优秀的天文学家去进行研究。在当时的环境下,天文学家首先想到的是三角测量法。学过平面几何的人们都知道,对于直角三角形来说,知道了其中一个直角边的边长和它相对的锐角的角度,就可以通过公式求得另一个直角边的长度,这就是三角测量法的原理。实际操作中,天文学家巧妙地把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作为已知长度的直角边,在公转轨道的两端(即半年的时间)分别测量同一颗恒星在天空背景中的位置,得出它对于地球公转轨道所张的角度,这在天文学中称为恒星的视差,下面只要进行简单的计算就能求出这颗恒星的距离了(如图一)。三角测量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难就难在恒星视差的测量上。恒星离地球都相当远,所以它们对地球公转轨道所张的角度都很小,望远镜只有达到很高的分辨率才能测出恒星的视差。很多科学家在测量恒星视差上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但由于技术的限制往往无功而返。 |
![]() |
第 7 楼 |
帖子: 24
精华: 0
现金: 0 星币
资产: 0 星币
来自: 苏州
注册日期: Apr 2003
![]() |
18世纪中叶,瑞典的斯维登堡、英国的赖特、德国的康德和朗伯提出,我们所见的银河和恒星构成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并认为宇宙中还存在着无数这样的天体系统,他们形象地称为“宇宙岛”。18世纪下半叶,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用天文观测证实了前一观点,并将这巨大的天体系统称为银河系。但在银河系之外是否还存在别的类似天体系统,始终是天文学家们争论的焦点。20世纪初,凭借天文照相技术的日趋完善,天文学家发现了大量旋涡星云。以美国天文学家柯蒂斯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坚持认为这些星云就是类似银河系且在银河系外的“宇宙岛”,只是因为太远才看起来像“云”,宇宙就是由数以万计的“宇宙岛”组成的。而以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们却认为它们是银河系内的星云状天体,宇宙并非人们现象的那样宽广无垠。由于当时观测手段跟不上,两种观点各执其词,难以判明是非,从而引发了1920年4月开始的“柯蒂斯——沙普利大辩论”。这场关于宇宙尺度问题的大辩论愈演愈烈,直到3年后,一位律师出身的天文学家用观测事实才最终裁定柯蒂斯一方获胜。充当这场辩论大法官的人就是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哈勃(如图一)。
哈勃全名叫爱德温·鲍威尔·哈勃,1889年11月20日生于美国密苏苏里州马什菲尔德,父亲是一名律师。哈勃中学时学业优秀,获得奖学金而进入芝加哥大学深造。大学学习期间,哈勃受天文学家海尔启发开始对天文学发生兴趣。他在该校时即已获数学和天文学的校内学位,而且还是该校有名的拳击手;但毕业后却前往英国牛津大学学习法律,1913年在美国肯塔基州开业当律师。后来,他还是将精力集中于研究天文学,放弃了律师职业,返回芝加哥大学,在该校设于威斯康星州的叶凯士天文台工作。1917年,哈勃完成“暗弱星云的照相研究”的学位论文并获博士学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哈勃应征入伍,从而中断了进行得很顺利的科研工作。1919年退伍后,应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天体物理台——威尔逊山天文台台长海尔开战前的邀请到该台就职。没几年成就突出的哈勃就当选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和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 1922年起,“柯蒂斯——沙普利大辩论”引起了哈勃的兴趣,于是他将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到旋涡星云本质的问题上。1923年他利用美国在威尔逊山上建成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2.5米口径的反射望远镜——胡克望远镜对仙女座大星云进行了照相观测,凭借该望远镜惊人的分辨本领,照片上该星云的外围已被分解为可独立识别的颗颗恒星。哈勃在这些恒星中成功认出了12颗造父变星(一类可以利用其光度周期变化测定其距离的特殊恒星),并运用光度方法确定它们的距离是70万光年之外,也就是说仙女座大星云远远超出了银河系10万光年的范围。这就最终证明了某些星云确实是与银河系一样的恒星系统、即遥远的星系,给“柯蒂斯——沙普利大辩论”划上了句号。随后,哈勃用同样的方法测定了三角座星云M33的距离为93万光年,也是独立的天体系统,进一步证实他的观点。此后,哈勃一鼓作气,用了10年时间致力于观测河外星云,并找到了测定更远距离的新的光度标准,将人类的视野扩展到了5亿光年的范围,超出了银河系,进入了星系的世界,从而建立了大尺度宇宙结构的新概念。哈勃因此成为星系天文学的奠基人。 哈勃研究了许许多多河外星云,并称它们为河外星系。在研究中发现,不是一切星系都具有旋涡形,其中许多呈椭圆形,还有一些则是不规则形状。1925年,哈勃根据星系的形状和其他特性,将星系主要分为椭圆星系、旋涡星系、棒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四大类,并提出了第一个详尽的河外星系形态分类法,被称为星系形态的哈勃分类或哈勃序列,一直沿用至今哈勃分类表明众多的星系乃是同一家族中互相有联系的成员。 20世纪初,美国天文学家斯里弗在恒星光谱的研究中,从1912年开始将视线对准了河外星云,发现它们的光谱线普遍存在着向红端移动的现象。随着观测的进展,哈勃又进而发现几乎所有的河外星系(这时哈勃已证明这些星云确实是河外星系)的光谱都有红移现象。如果按照多普勒效应解释,这就意味着这些星系都在远离我们地球而去,而且退行的速度相当大。比如室女座星云的速度达到了每秒1000公里。这样大的速度是令人称奇的。头脑敏锐的哈勃通过分析研究,于1929年提出:甚至星系红移的大小也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和星系离开我们的距离成正比,即,河外星系的视向速度v和距离D之间存在着简单的线性关系。它被随后的进一步观测所证实。这一发现指出了河外星系的系统性红移,反映了整个宇宙的整体特征。哈勃发现的这个重要关系,说明宇宙中的星系在不断地远离我们,换句话讲,宇宙处于膨胀状态。这一“速度——距离”的重要关系后来被称为哈勃定律,也叫哈勃效应。它公式是v=HD,式中H叫哈勃常数。哈勃定律通常被用来推算距离。目前所说的类星体的距离,就是由哈勃定律算出的。 但哈勃在计算这一常数中有错误,根据他的计算,银河系似乎大于其他星系,而且整个宇宙的年龄低于地球的实测年龄。后来其他的天文学家修改了哈勃的计算,挽救了他的理论并使人们认识到,宇宙已按常数率膨胀了100~200亿年。 哈勃定律的发现是天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为宇宙膨胀提供了观测证据,更重要的是为宇宙学研究开创了新的方法,结束了长期以来宇宙学研究仅仅停滞在思维和理论讨论的局面,把观测和理论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门新科学——观测宇宙学。 哈勃对二十世纪天文学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是河外天文学和宇宙膨胀理论的主要创始人,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最有才赋的天文学家之一。为纪念哈勃,美国将目前世界上最复杂最昂贵的太空望远镜命名为哈勃太空望远镜,并于1990年4月24日由“发现”号航天飞机把它送入了高空轨道。事实证明哈勃望远镜是人类建造的最优良的观测仪器,是自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首次观察天体以来,观测天文学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
![]() |
第 8 楼 |
帖子: 33
精华: 0
现金: 0 星币
资产: 0 星币
来自: 苏州
注册日期: Sep 2002
![]() |
补充
一、很近的天体可用雷达测量(如月亮、大行星),较近的天体可用三角视差法,分周日地平视差、周年视差(苏州望天所画图)等。但较准确的测量只能达到20~30秒差距。
二、用造夫变星的周光关系定出的“造夫视差”,可测范围达500万秒差距。用球状星团、超新星也可估算出大致的距离。 三、就是用哈勃定律来估算(但哈勃常数不太确定、过大的红移可能另有原因)Z=H*(R/C) Z:红移 H:哈勃常数(50~60千米/秒*百万秒差距) R:星系距离 C:光速 |
![]() |
第 9 楼 | ||
![]() 较远的恒星的光到达地球上时,由于较大的星体引力会 使
光线发生偏移,那将不会是直线。那距理就不能用直线来 计算,那该怎么算那? |
![]() |
第 10 楼 |
帖子: 33
精华: 0
现金: 0 星币
资产: 0 星币
来自: 苏州
注册日期: Sep 2002
![]() |
但是星际间的空旷度大,超过一定距离,影响很小。光线的偏折实验,也只是在日全食时做。而30秒差距以上距离,通常是用“造夫变星”推算出来的,本身误差就大,估计偏折所产生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
![]() |
第 11 楼 | ||
对于三角测量法我还是有点不明白,哪有专门讲计算的书籍?
我想自己买回来看看! |
![]() |
第 12 楼 |
帖子: 33
精华: 0
现金: 0 星币
资产: 0 星币
来自: 苏州
注册日期: Sep 2002
![]() |
看《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视差)即可。
|
![]() |
第 13 楼 |
在哪能找到这书??
|
![]() |
第 14 楼 | ||
图书馆。
|
![]() |
第 15 楼 | |
引用:
简单的方法只用到初中数学,也就三角形的知道了两角夹边,求另外两边长。 |